第二章
远去的硝烟 by 摩西公爵
2018-5-25 17:33
第一章:洋人从海上来 二
郑茂华得报英国船队竟然敢炮击亚娘鞋山炮台,勃然大怒,立即让陈谦派保罗·诺瑞迪带以下内容前去警告威德尔:
“你们这群红毛洋人,目无天朝纲纪王法,竟然胆敢炮击我天朝上国的亚娘鞋山炮台。这是极为严重的强盗行径。现在你们必须立即将虏去的大炮和船只归还天朝政府,赔偿因你们炮击造成的一切损失。今后如果胆敢再毁坏我天朝上国的一草一木,立即将你们全部消灭,让你们寸板不留。请求通商一事,必须等我们奏请朝廷以后,等待朝廷的批复。在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之前,任何红毛洋人的商船不得开舱贸易。现在你们的船队必须立即退至外洋的大屿山水域等待。”
但是,保罗·诺瑞迪见了威德尔以后,却用葡萄牙语将郑茂华的话翻译成如下意思:
“因为葡萄牙人拒绝你们在澳门进行贸易活动。现在中国政府批准,只要你们这些新来的红毛洋人愿意照章纳税,中国政府允许你们上岸开舱贸易。”
威德尔信以为真,于是在保罗·诺瑞迪的带领下来到广州,向总兵陈谦送了一大笔贿赂以后,正式在广州开始了贸易活动。
英国人红火的生意惹恼了葡萄牙人。他们赶来广州警告英国人:
“你们在没有得到中国皇帝的批准之前就进行贸易,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国人只和葡萄牙人进行贸易,你们必须赶紧离开中国,否则非常危险。”
威德尔回答说:
“你们想靠几句威胁性的语言就让我们放弃这项看起来如此有利的事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是在和中国人进行贸易。我想,你们应该比我更明白,这里不属于葡萄牙,而是中国国王的领地。我们在这里进行商业贸易,不需要等待你们的卡斯提尔国王或者是他在这个地区卑微而可怜的总督发放许可证。”
葡萄牙人见吓不走英国人。便又想了一个办法,他们打听清楚英国人之所以敢在广州贸易是因为贿赂了广州总兵陈谦的实情以后,偷偷地将这事告诉了广西巡抚郑茂华。
郑茂华虽然暂时代行两广总督之职,但他远在广西的桂林府,对这几十天里发生在广州的事情一无所知。在得到葡萄牙人的报告后,他火冒三丈,下令击沉红毛洋人的船队,逮捕保罗·诺瑞迪,威德尔的翻译托马斯·罗宾逊,擅自和红毛洋人贸易的中国商人揭邦俊,叶贵均,没收红毛洋人的所有货物。
海道副使郑觐光接到郑茂华的指令后,命令参将黎延庆发兵攻击红毛洋人的船队。黎延庆率领把总陈邦基,吴一凤等人,选了五条年久失修即将废弃的兵船做火船。他们先用铁链将五条船相连,在船中装满干柴和火油,选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偷偷地将船驶向红毛洋人的船队,等到快靠近洋人的船队时,躲在船上的士兵根据约定的暗号一起点火,然后跳入江中。
英国人看见黑漆漆的江面上突然火光冲天。大吃一惊。就在他们准备起锚躲避时,南面突然刮过来一阵大风,平时宁静的江面上顿时卷起滚滚海潮。火船无法靠近英国船队。威德尔幸运地躲过一劫。
看见中国军队竟然向他发起进攻,而且是晚上偷袭。威德尔立即再次用猛烈的炮火轰击亚娘鞋山炮台,轰击行驶在江面上的中国兵船和两岸的村庄,并且抢劫耕牛和粮食。几天后还占领了一个江边小镇。
威德尔做完这些之后写信给海道副使郑觐光说: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你们不但放火烧我们的船,而且不让我们取水和购粮。另外还有一些中国人欠我们的钱没有还,如果你们让欠我们钱的中国人把欠我们的钱还回来,我们将马上回国,永远不再来了。”
威德尔知道事情是因为葡萄牙人在从中捣鬼引起的。于是给葡萄牙驻澳门总督多明我写了一封信,他除了指责葡萄牙人教唆中国政府反对他们之外,还要求葡萄牙人敦请中国政府将被捕的英国人释放,归还他们被没收的货款和货物,同时还要求葡萄牙人赔偿他们这次航行的损失。威德尔最后威胁说,这件事情非常严重,可能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英国和葡萄牙之间和睦友好的关系。
多明我总督接到信后有点害怕了,他赶紧回信说:
“阁下的来信非常清楚地表明,您所掌握的情报是十分不准确的。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我已经请耶稣会的瑞波尔多神父前来友好地向您说明一切的事实真相。瑞波尔多神父曾经搭乘您的船从马六甲来到澳门,是您最好的朋友。如果阁下对他的说明感到满意,我们将深感欣慰。”
瑞波尔多神父见到威德尔之后,除了转交了这封信之外,还转达了澳门总督愿意调解的意向。威德尔表明接受调解。
此时的大明国早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央政府关注的目光全部放在抵御内地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叛乱集团和关外清军的进攻上。远在广州发生的这件事情他们根本就无暇注意。
郑茂华这时的心态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只希望这群红毛洋人尽快离境回国,当然不愿意事态扩大。
经过澳门总督多明我的调解。威德尔在签署了一份呈文,承认英国船队违反中国法律,保证以后不再违反之后,中国政府释放了囚禁的英国人,归还了他们的全部财物。
威德尔实际上后来又在中国多待了几个月,直到他的船队装满了从广州采购来的瓷器,丝绸,糖和茶叶之后才满意地扬帆回国。
威德尔回到英国以后,他中国之行的丰厚回报强烈地刺激着英国商人们的神经。从此英国人开始大批来华从事贸易活动。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同时收集有关中国的情报。一七九三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以给乾隆皇帝庆祝八十大寿的名义派遣乔治·马嘎尔尼伯爵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来到中国。
乔治·马嘎尔尼伯爵一七三七年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贵族家庭。二十二岁时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随后进入伦敦的坦普尔大学进修,师从着名学者荷兰伯爵亨利·福克斯。曾先后出任俄罗斯全权特使,爱尔兰议会议员,爱尔兰事务大臣,加勒比总督,马德拉斯总督等职。
马嘎尔尼使团共有七百多人,全部经过精心挑选。正使乔治·马嘎尔尼伯爵是一个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外交家,副使乔治·斯当东是乔治·马嘎尔尼伯爵的好友,植物学家,医学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其他人员除了两百三十六名经过精心挑选的职业军人和水手外,大部分都是医生,哲学家,机械专家,画家,植物学家,航海家,神父和情报专家。
乔治·斯当东的儿子托马斯·斯当东,当时只有十二岁。他作为乔治·马嘎尔尼伯爵的侍僮也随使团来到了中国。托马斯·斯当东是个天才。船上有四个搭船回国的中国神父。托马斯·斯当东凭着过人的天份,竟然在来中国的船上,用半年多时间跟着这四个中国神父学会了中文。
英国人为这次出使中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仅仅是准备送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他们就足足花了两年多时间。这其中除了送给乾隆皇帝本人使用的物品,他们认为必须讲究实用,舒适,精美之外。英国人认为,挑选其他礼品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就是希望这些礼品不但能够显示英国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而且能够给伟大尊贵的中国皇帝的崇高思想以启迪。
这些礼品包括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天体运行仪,标有世界各国位置、首都、山脉和河流已及航线的地球仪,当时最精确,标注最清晰的世界地图,英国最大,装备有一百一十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列舰模型,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现代炮兵装备,赫哲尔望远镜,一套英吉利大型图册,秒表,帕克透镜,油画,热气球,马车等等。价值一万三千七百英镑,装了整整六百箱。
为了运送这些人员和礼品,乔治三世派出了包括载炮六十四门的巡洋舰“狮子号”,载重一千二百吨的大型货船“印度斯坦号”以及“克拉伦斯号”,“豺狼号”,“勉励号”等五艘舰船。
已经八十岁的老皇帝听说英格兰人前来贺寿纳贡,非常高兴。他让人搬出记载了所有国家的《大清一统志》查阅,发现上面根本就没有英格兰这个国家。
文华殿大学士和珅说:
“皇上,可喜可贺呀。以前孔夫子曾经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英格兰远在意大利和法兰西的更西边,因为离我们华夏有七万里之遥。因此以前我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他们。这只能说明皇上自登基以来,文治武功,不但我华夏四海清平,而且声威早已远播天外。现在就连离我华夏七万里之遥的英格兰也遣使前来纳贡归附,这岂是隆汉盛唐可比呀?”
乾隆点了点头说:
“远渡重洋七万里,不辞劳苦来给朕祝寿,难得他们这份孝心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地接待他们。”
和珅说:
“臣遵旨。”
乾隆说:
“这英格兰人远道而来,他们提了什么要求吗?”
和珅说:
“皇上。按我们大清天朝的规矩,所有外藩浮海来华,不管是经商还是朝拜天子,都必须在广州登岸。但是,这次英格兰人说,他们携带的礼品比较多,有六百箱,五大船,如果在广州登岸改走陆路容易损坏。他们希望皇上体恤,允许他们走海路从天津登岸。”
乾隆高兴地说:
“那就依了他们吧。”
和珅赶紧跪下说:
“那臣就先替这些红毛洋人谢过皇上了。”
英国使团从在澳门见到中国官员开始,感到中国人对他们接待时热情的态度,周到的礼节,以及食物的丰盛程度都远远地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在中国官员的陪伴下,英国使团离开澳门北上。
一七九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到达定海水域,在这里他们受到定海镇总兵马瑀和定海知县张玉田的隆重接待。他们在这里足足逗留了半个多月,直到一七九三年七月八日才起锚离开前往天津。
英国使团在天津登岸后,负责接待他们的直隶总督梁肯堂马上送给他们四桌宴席以示慰劳,这四桌宴席中的每一桌,光菜肴和水果就有四十八种。这些没有见过世面,又在海上颠簸了半年多的英国人,看着那接踵而来,没完没了的精美食盒,只觉得眼花缭乱和莫名的兴奋。
更使英国人目瞪口呆的是随后而来的七大船礼物,这里面包括有二十四头牛,一百二十头羊,一百二十头猪,一百只鸡,一百只鸭,一百六十包面粉,一百六十九包大米,四十二盒馒头,十四箱茶叶,十二箱小米,十箱江米,十箱糯米,十箱油烛,一百二十个西瓜,三千个甜瓜,二十盒桃脯,二十盒蜜饯,二十盒葡萄,二十盒蔬菜,二十篓大黄瓜,二十升荚豆。
英国人品尝着这些从来没有吃过的东方美食,心里高兴坏了。
“狮子号”船长兼翻译普罗克托说:
“中国人对于我们的到来是如此的高兴,看来我们顺利地完成国王陛下交给我们的使命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对于普罗克托的话,大部分使团成员都表示赞同。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英国人高兴得太早了。
首先有三个问题搞得他们大惑不解。
在天津,他们的礼品刚刚卸下船,装上车,马嘎尔尼伯爵便看到在每一辆装有他们礼品的车上中国人都插上两面旗帜,上面写着“贡品”两个汉字。
马嘎尔尼伯爵通过翻译对直隶总督梁肯堂解释说:
“总督大人,我们的这些东西不是贡品。这是我们英国国王陛下送给伟大的中国大皇帝陛下的贺礼。”
梁肯堂说:
“你们这些东西是送给皇上的吗?”
马嘎尔尼伯爵说:
“是的。不过是贺礼。”
梁肯堂说:
“那不就是贡品吗?”
马嘎尔尼伯爵见说不清楚,语言又不通,只好闭嘴。
来到北京以后,他们担心中国人不知道怎样使用他们送来的那些枪支,于是派出一队士兵演练给中国人看。
待英国士兵演练完,中国皇帝最信任的军队统帅福康安将军说:
“这不就是和我们过年放焰火玩的东西一样吗?这玩意射得没有弓箭远,没有弓箭准,还没有弓箭快,把它拿到战场上去干什么呢?如果放几枪不管用,敌人的骑兵冲过来后那还不全都吓得尿裤子啊?”
将军说完全场立刻轰笑起来。
尴尬的英国人只好取消了后面演示其他武器,热气球飞行表演,以及有关机械的讲解和说明安排。
不过,中国人对他们送给皇帝的那辆马车倒是非常有兴趣。
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和珅爵士说:
“这种马车看起来的确很漂亮。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只是不知道皇上该坐在哪里。”
福康安将军说:
“皇上当然是坐最前面的位置。”
和珅爵士说:
“不对。如果皇上坐在前面。那么后面这个有玻璃窗,有窗帘,有百叶窗的轿箱里的位置是给谁坐的呢?”
福康安将军说:
“那,这大概是给皇后娘娘坐的吧?”
两人都不敢肯定,只好问旁边的马嘎尔尼伯爵。马嘎尔尼伯爵通过翻译告诉他们说:
“前面是给赶马车的马夫坐的,尊贵伟大的中国大皇帝陛下当然应该坐在后面的轿厢里。”
周围的所有中国人听后都大吃一惊。
和珅爵士说:
“皇上坐后面这个舒适的位置当然天经地义,但是在皇上的面前怎么可以有一个坐得比他还高的马夫呢?而且这个马夫还将一个屁股对着皇上。这何止是尊卑颠倒,这实在是大逆不道。至少你们应该将马夫的位置降低后改到后面去。”
翻译没有将最后这句话翻译出来。不过马嘎尔尼伯爵从大家的表情上大致猜出了这句话的意思。